標題:
鴉片戰爭!20分
發問:
有關於鴉片戰爭的完整過程?快快快做報告20分題!真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中國和英國就貿易和司法衝突引發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國廣東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煙,中英矛盾逐次升級,而战争以中国失败並賠款割地告終。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賠款外,將香港岛永久讓與英国,並使英國得到領事裁判權。 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戰爭」)。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至1860年間發生於中國本土,英國與法國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又名「亞羅號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可拆分為「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與「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條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 動機與背景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第34條規定「所有貿易及海面各款恐不無稍有變通之處,應候十二年後,兩國派員公平酌辦。」根據利益均沾原則,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要求,俄國也趁機謀求利益。但四國的修約要求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於是列強開始謀求興兵藉口。 1851年太平天國事件爆發後,列強認為這是加強從中國攫取利益的大好時機。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廣東民間排外活動時有發生。當時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葉名琛採取默許態度,對一切外國的投訴均置諸不理。 1854年至1856年間,爆發奧斯曼、英國、法國與俄國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因而轉向東方發展。1857年,印度發生民族大起義,失敗後印度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看到英國在東方的成功,法國也開始謀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編輯] 導火線 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後對葉名琛發出修約照會,不得要領。1856年10月8日發生亞羅號事件,葉名琛對英態度強硬,毫無誠意,不賠償、不道歉,只答應放人,此舉令英國方面極為不滿,復以英國企圖修改《南京條約》亦遭清朝拒絕。10月23日,英軍開始行動,三天之內,連佔虎門口內各炮台。27日,英艦炮擊督署,葉「危坐二堂,絕無懼色」。29日,英軍攻入城內,搶掠督署後退出。12月,洋行夷館被毀,盡成灰燼。一艘自廣州開往香港的英國郵船遭劫。1857年1月,英軍焚燒洋行附近民宅數千家,後退出省河。 另一方面,關乎法國神父馬賴之西林教案,廣西知縣並無循西方通行途徑處理,在沒有告知法國領事館的情況下處死馬賴,令法國方面極為不滿。中國違反了應把拘捕的法國人解送領事的條約義務,直至現在人們仍無法確定馬氏確有該處死刑的哪些罪。[1]英法兩國遂以此為由聯兵攻打中國。英法雖然還聯合了美國,但美國僅以外交支持。俄國外交代表以東正教團監護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後來則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藉機漁利。 [編輯] 第一次英法聯軍 [編輯] 入侵廣州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廣州1857年9月英法聯軍抵達廣東洋面。11月,英使額爾金、法使葛羅、美使列衛廉與俄使普提雅廷齊集香港。12月12日,額爾金、葛羅分別對葉名琛發出以10日為限的通牒,12月28日英法聯軍對廣州發起攻擊,次日攻陷。1858年1月5日,俘虜了總督葉名琛。1858年3月,四國公使同往上海。兩江總督何桂清要求他們返回廣東。而四國公使決定集結軍艦,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達白河口。4月24日,再照會北京,限六日內派全權大臣談判。直隸總督譚廷襄斡旋拖延。然後同4月英法聯軍北犯大沽口。 [編輯] 第二次英法聯軍 [編輯] 大沽口戰役 主條目:大沽口戰役 (1858-1860) 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炮台,兵臨天津。6月13日大學士桂良及吏部尚書花沙納與俄國特命全權大臣普提雅廷首先簽訂《中俄天津條約》。6月23日桂良和花沙納在天津海光寺與英、法、美三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1859年6月,英法發艦帶同新任駐華公使,前往北京換約及建立使館。按西方慣例,咸豐帝得接見代表本國的公使見面。而咸豐不欲與外國使臣見面,於是命僧格林沁暗中誘擊兩國部隊,雙方在大沽口發生炮戰,英法軍受創而去。
其他解答:
鴉片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影響 鴉片戰爭的背景 早在十四世紀的時候,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已出現資本主義思想。十六至十七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一個世界性的市場逐步形成,英國、法國等國家也迅速發展起來。到十八世紀晚期,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都接著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強勢政權。伴隨經濟發展的是各國的「殖民主義」擴張:十五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侵佔美洲新大陸;十六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瓜分了中南美洲,葡萄牙人於1553年最先在中國獲得在澳門的居住權。到了十七至十八世紀,英國、法國等國後來居上,大勢是趨向北美洲、非洲沿海一帶、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等地方不斷擴張。直至「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殖民地」勢力已擴展到印度、伊朗、阿富汗、緬甸和印尼等中國附近國家,準備向中國發起攻勢。 「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把自己看作「天朝上國」,文明而又富裕,其他國家民族都是野蠻人。統治者對於國際情況茫然無知,一直實行「閉關政策」,只開放廣州一地與外國通商。1792年,清乾隆皇帝在給英國女王的信函中說,中國什麼都有,沒有必要跟英國商人做生意;跟他們通商純粹是給予英國人的恩惠。「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清道光皇帝還不知道英國這個國家在哪裏,還愚昧到詢問臣子從英國到新疆有沒有陸路可走。至於普通百姓,除在廣州的「行商」外,幾乎沒有人聽說過有「英國」這個國家,更談不上會講英語和跟英國人交流了! 「鴉片戰爭」爆發前,英國對中國的貿易上一直有大量逆差的情況。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毒品交易:鴉片交易。十八世紀的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就上升到一千箱,整整五倍!;1786年更高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就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比原先二百箱的數字相差多倍。除英國外,法國、美國、俄國等國家也紛紛向中國走私鴉片牟取暴利。「鴉片戰爭」後,鴉片貿易雖未合法化,但實際上已經獲得默許,免徵稅收,大量輸入。第二次「鴉片戰爭」更迫使清政府准許「鴉片」貿易「合法化」,納稅後即可正式進口。鴉片貿易使白銀源源不斷流往國外,造成白銀短缺,換來中國對外造成大量的貿易逆差。 為什麼這場戰爭叫作「鴉片戰爭」? 鴉片,英文opium的音譯,學名罌粟,又名「阿芙蓉」或「福壽膏」,是用罌粟汁液熬製而成的一種上癮性毒品。鴉片具有強烈的麻醉性,兼有催眠、鎮靜、止痛作用,但長期使用會上癮,使吸食者最終變成廢人。唐代已經有少量鴉片傳入,供藥用。明代以來,鴉片一直作為藥材,小量進口。十七世紀左右,吸食鴉片的惡習由外國傳入中國,並逐漸流行開來。西方國家中,荷蘭和葡萄牙是最早向中國販賣鴉片的國家,但數量很少。十八世紀後半期起,英國轄下「東印度公司」因取得銷售和製造鴉片的特權,英國從此大量向中國走私鴉片。 弛禁?嚴禁? 在禁煙問題上,清政府內部也引起複雜爭論。以許乃濟為首的「弛禁」派等人,主張將鴉片進口「合法化」,按藥材納稅,同時通過中國本土種植以替代外來進口。至於吸食鴉片,除文武官兵外,普通百姓可以不予管束。由於公開允許鴉片貿易有傷中國名聲,因此贊成這主張的人極少。以林則徐為首的官員主張全面「禁止」吸食鴉片,逾一年不戒煙者判處死刑。以琦善為首等人,主張因循以往禁煙定例,即維持明禁,容許「暗中販賣」、「暗中吸食」。1838年10月,道光皇帝得知莊親王等皇室成員也吸食鴉片後,終下定決心委任林則徐南下廣州禁煙。 林則徐被道光皇帝委任禁煙事件 1838年底,一直被「鴉片」問題困擾的道光皇帝痛感煙患問題,政府財源枯竭,軍紀廢弛,於是決定嚴禁。1839年1月,道光帝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則徐於廣東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查禁措施。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立即開展嚴厲的禁煙行動。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整頓水師,加強海軍防衛,緝拿煙販,還一再勸諭吸食者於限期內戒煙。同時,他改變清政府只強調查拿「國人」販售的老方法,將矛頭對準「外國商人」。3月18日林則徐要求所有外國商人交出鴉片,然而外商早習慣了廣東當局雷聲大、雨點小的恫嚇,並未當作一回事。3月24日,林則徐決定下令斷絕外國貿易,包圍商館,斷絕供應,迫使以英國為首外商繳出鴉片二萬二百八十三箱(合二百餘萬斤)。6月3日至25日,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了。然而,滿朝文武在討論禁煙問題時,都未能充分考慮禁煙運動的最大阻撓者:英國的反應。道光皇帝希望林則徐做到,既杜絕鴉片,又避免戰爭。而在當時,這無疑是不可能的任務,任何人都無法執行。1839年,在林則徐禁煙期間,義律百般阻撓。在英國商館被封鎖下,他才被迫同意英國商人交出鴉片。義律以此為理由,向英國國內呼喚對中國以武力解決問題。1840
留言列表